首页 > 2023生活百科

机智城堡吧_日本城堡的攻城防御能力如何?2022已更新(今日/知乎)

彭彬 2022-09-05 15:52:45 2023生活百科
机智城堡吧_日本城堡的攻城防御能力如何?2022已更新(今日/知乎)

日本的城堡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甚至轻火器时代)出现过的最强 的防御工事了。日本城堡也经历了演进的过程,我们重点讨论丰臣秀吉时期的日本城堡吧 。日本的三大名城:大阪城、名古屋城和熊本城。这三座城恰好都是一个设计师做的 :加藤清正。加藤清正是丰臣秀吉的大臣,“贱岳七本枪”之 一,也壬辰侵朝战争的主要指挥官之一。

如果我们说日本国内战争都是 “村长械斗”的话,那么壬辰战争中的蔚山之战,恰好能够说 明日本城堡的防守能力。对阵双方是当时已经普遍装备火器的明军,人数在三至 四万,主帅是杨镐(此公也是萨尔浒之战的指挥官,可见将熊 熊一窝,诚不欺也),另一方就是加藤清正率领的约1万日军,而且岛山城也是 加藤清正亲自指挥修筑的。可以说是,当时最锐利的矛碰上了 最坚固的盾。

蔚山之战的过程不再详述了,注意两个细节,1. 通过 战略欺骗,明军是以奇袭的方式进攻岛山城的,初战也杀伤了 1000多日军,而且那个时候加藤清正还不在城内;2. 明军在进攻受挫的 情况下,考虑过火攻,但是天降大雨;3. 明军也考虑过长 期围困,但是日军的援军到来,明军的撤退指挥不力,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我当时在看这段历史时,也会有疑惑,不就是一个城 堡吗?三四万人打不下来?可是当我看到熊本城时,我才发现我错了,而且我能 体会到杨镐在岛山城下的那种绝望,以及这种绝望引发的崩溃

很多人把天守阁误以为是日本城堡的全部了,包括题主也是,而且, 我还要说的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天守阁都是后来修复的,用 的是钢筋混凝土,丰臣时期的天守阁都是用木头搭的,外边用泥糊上,看起来更 加弱不禁风。看完熊本城之后,我才知道,天守阁其实起到的 是观察和指挥的作用,如果其他地方全部失陷,只剩天守阁的话,那么指挥官也 只能通过地道逃跑了。

在天守阁之外,日本城堡建有 很多的“橹”,类似于故宫的角楼,但是不仅仅建在角上,城门上、平地上也 建了很多。熊本大地震后,有一张图片是一根柱子支撑着一 个木制建筑,那个就是“橹”。所以,进攻方哪怕打到了天守阁下面,也要承 受来自侧面和背后这些“橹”的袭击,而且,他们会把进攻 的路线设计得蜿蜒曲折。这就像一些塔防游戏一样,不是一次性把你堵死,而 是给你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用弓箭或者火枪来消耗你的有生 力量。所以,日本城堡的防御重点并不在城墙,城墙被突破了,仍然有力量来 反击,这也会给进攻方极大的心理暗示,大家以为突破城墙 ,战事即将告一段落时,才发现噩梦才刚刚开始。

明军准备用柴火烧 的,应该就是橹,橹的地基是用石头筑的,外边用条石砌好 ,里边是碎石或夯土,唯一的弱点就是木头修的上层建筑,所以火攻是一个很 好的办法。但是,橹下面是护城河,要架十几米高的柴火才 能烧到橹,这个过程中还要承受人员损失,最后还被雨浇灭了

那么,长期围困呢?蔚山之战中,也曾经提到了,守军靠 接雨水解渴。这和日本城堡的选址有很大关系,日本城堡基 本上都会选址在山包上,比如大阪城,在建设城堡前,石山本愿寺的显如和尚 在这个地方和政府军对抗了十多年,最后还是投降的。从这个角度来看, 大阪城也是建立在一座石山上的。熊本城就更明显了,东侧是悬崖,可以俯瞰整个熊本 城,西侧挖了两道壕沟作为护城河,重点布置了防御设施。从这个角 度来看,日本的城堡都是地势较高、取水不便的,但是,日本人没有考虑被长期围困的 情况吗?显然不是。熊本城的介绍里,加藤清正考虑到长期坚守,把 榻榻米上的席子都用一种可食用的薯类纤维做的,就是为了在被长期围困时充作军粮的

那么,日军为啥不考虑水源的问题呢?我个人认为,还是 和日本的海洋性气候有关,日本下雨是非常频繁的,所以,只需要几个蓄水池接雨水就 可以了,平时防火、关键是做饮用水。蔚山也是临近大海的,所以, 围困时接雨水、火攻被雨水浇灭,这些都是在日军的考虑范围内的事情,这也是他们的 信心没有动摇的原因。这要是换到华北大平原上,加藤清正的骨头都 可以敲鼓了。

明军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重视“打援”。我军的”围 城打援“战术就是跟日军作战时逐步摸索出来的,原因和明军一样, 缺乏重火器,打不动日军的炮楼,只能通过运动战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这么看, 从明代开始,我国和日国的战争模式一直是连续性的。我看到熊本城 的”橹“的布局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日军松山的子母堡,最终我军也是用”火攻“解决 的问题,只不过这个时候,雨水再也浇不灭火焰喷射器的”三昧真火 “了。

最后感叹一句,战争说到底还是国力之争。壬辰战争中,明军从未攻下 过一座“倭城”,但是,日军最后还是撤退了。所以,战争说到底还是消灭对手的有生 力量、破坏对方的战争能力,生在一个大国,有战略纵深、有战争潜力、有人力资源,这是 幸运的,只要不遇到杨镐这样的指挥官,我们是能够打赢任何一场艰 难战役的。


日本的城堡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甚至轻火器时代)出现 过的最强的防御工事了。日本城堡也经历了演进的过程,我们重点讨 论丰臣秀吉时期的日本城堡吧。日本的三大名城:大阪城、名古屋城和熊本城。这三座 城恰好都是一个设计师做的:加藤清正。加藤清正是丰臣秀吉的大臣 ,“贱岳七本枪”之一,也壬辰侵朝战争的主要指挥官之一。

如果我们说日本 国内战争都是“村长械斗”的话,那么壬辰战争中的蔚山之战,恰好 能够说明日本城堡的防守能力。对阵双方是当时已经普遍装备火器的明军,人数在三 至四万,主帅是杨镐(此公也是萨尔浒之战的指挥官,可见将熊熊 一窝,诚不欺也),另一方就是加藤清正率领的约1万日军,而且岛山城也是加藤清 正亲自指挥修筑的。可以说是,当时最锐利的矛碰上了最坚固的盾

蔚山之战的过程不再详述了,注意两个细节,1. 通过战略欺骗,明军 是以奇袭的方式进攻岛山城的,初战也杀伤了1000多日军,而 且那个时候加藤清正还不在城内;2. 明军在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考虑过火攻,但 是天降大雨;3. 明军也考虑过长期围困,但是日军的援军到来 ,明军的撤退指挥不力,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我当时在看这段历史时, 也会有疑惑,不就是一个城堡吗?三四万人打不下来?可是当我看 到熊本城时,我才发现我错了,而且我能体会到杨镐在岛山城下的那种绝望,以及这 种绝望引发的崩溃。

很多人把天守阁误以为是日本城堡的 全部了,包括题主也是,而且,我还要说的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天守阁都是后来修 复的,用的是钢筋混凝土,丰臣时期的天守阁都是用木头搭的,外 边用泥糊上,看起来更加弱不禁风。看完熊本城之后,我才知道,天守阁其实起到的 是观察和指挥的作用,如果其他地方全部失陷,只剩天守阁的话, 那么指挥官也只能通过地道逃跑了。

在天守阁之外,日本城堡建有很多的“ 橹”,类似于故宫的角楼,但是不仅仅建在角上,城门上、平地上 也建了很多。熊本大地震后,有一张图片是一根柱子支撑着一个木制建筑,那个就是 “橹”。所以,进攻方哪怕打到了天守阁下面,也要承受来自侧面和背 后这些“橹”的袭击,而且,他们会把进攻的路线设计得蜿蜒曲折 。这就像一些塔防游戏一样,不是一次性把你堵死,而是给你一条路,在这条路上 用弓箭或者火枪来消耗你的有生力量。所以,日本城堡的防御重点并不在城墙, 城墙被突破了,仍然有力量来反击,这也会给进攻方极大 的心理暗示,大家以为突破城墙,战事即将告一段落时,才发现噩梦才刚刚 开始。

明军准备用柴火烧的,应该就是橹,橹的 地基是用石头筑的,外边用条石砌好,里边是碎石或夯土,唯一的弱点就是 木头修的上层建筑,所以火攻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 橹下面是护城河,要架十几米高的柴火才能烧到橹,这个过程中还要承受人 员损失,最后还被雨浇灭了。

那么,长期围困呢 ?蔚山之战中,也曾经提到了,守军靠接雨水解渴。这和 日本城堡的选址有很大关系,日本城堡基本上都会选址在山包 上,比如大阪城,在建设城堡前,石山本愿寺的显如和尚在这个地方和政府 军对抗了十多年,最后还是投降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大 阪城也是建立在一座石山上的。熊本城就更明显了,东侧是悬崖,可以俯瞰 整个熊本城,西侧挖了两道壕沟作为护城河,重点布置了 防御设施。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的城堡都是地势较高、取水不便的,但是 ,日本人没有考虑被长期围困的情况吗?显然不是。熊本 城的介绍里,加藤清正考虑到长期坚守,把榻榻米上的席子都用一种可食用 的薯类纤维做的,就是为了在被长期围困时充作军粮的。

那么,日军为啥不考虑水源的问题呢?我个人认为,还是和日本的 海洋性气候有关,日本下雨是非常频繁的,所以,只需要 几个蓄水池接雨水就可以了,平时防火、关键是做饮用水。蔚山也是临近大 海的,所以,围困时接雨水、火攻被雨水浇灭,这些都是在日军的考虑范围 内的事情,这也是他们的信心没有动摇的原因。这要是换到华北大平原上,加 藤清正的骨头都可以敲鼓了。

明军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重视“打援”。 我军的”围城打援“战术就是跟日军作战时逐步摸索出来的,原因和明军 一样,缺乏重火器,打不动日军的炮楼,只能通过运动战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这么看 ,从明代开始,我国和日国的战争模式一直是连续性的。我看到熊本城的 ”橹“的布局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日军松山的子母堡,最终我军也是用”火攻“解决的问题 ,只不过这个时候,雨水再也浇不灭火焰喷射器的”三昧真火“了。

最后感叹一句,战争说到底还是国力之争。壬辰战争中,明军从未攻下过一座“倭城” ,但是,日军最后还是撤退了。所以,战争说到底还是消灭对手的有生力 量、破坏对方的战争能力,生在一个大国,有战略纵深、有战争潜力、有人力资源,这是幸 运的,只要不遇到杨镐这样的指挥官,我们是能够打赢任何一场艰难战役 的。


日本的城堡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甚至轻火器时代)出现过的最强的 防御工事了。日本城堡也经历了演进的过程,我们重点讨论丰臣秀吉时期 的日本城堡吧。日本的三大名城:大阪城、名古屋城和熊本 城。这三座城恰好都是一个设计师做的:加藤清正。加藤清正是丰臣秀吉的大臣,“贱岳七 本枪”之一,也壬辰侵朝战争的主要指挥官之一。

如果我们说日 本国内战争都是“村长械斗”的话,那么壬辰战争中的蔚山之战,恰 好能够说明日本城堡的防守能力。对阵双方是当时已经普遍装备火器的明军,人数 在三至四万,主帅是杨镐(此公也是萨尔浒之战的指挥官,可见 将熊熊一窝,诚不欺也),另一方就是加藤清正率领的约1万日军,而且岛山城也 是加藤清正亲自指挥修筑的。可以说是,当时最锐利的矛碰上了 最坚固的盾。

蔚山之战的过程不再详述了,注意两个细节,1. 通过战 略欺骗,明军是以奇袭的方式进攻岛山城的,初战也杀伤了1000多日军,而且 那个时候加藤清正还不在城内;2. 明军在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考虑过火攻,但是天 降大雨;3. 明军也考虑过长期围困,但是日军的援军到来, 明军的撤退指挥不力,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我当时在看这段历史时, 也会有疑惑,不就是一个城堡吗?三四万人打不下来?可是当我 看到熊本城时,我才发现我错了,而且我能体会到杨镐在岛山城下的那种绝望,以 及这种绝望引发的崩溃。

很多人把天守阁误以为是日本 城堡的全部了,包括题主也是,而且,我还要说的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天守阁都 是后来修复的,用的是钢筋混凝土,丰臣时期的天守阁都是用木 头搭的,外边用泥糊上,看起来更加弱不禁风。看完熊本城之后 ,我才知道,天守阁其实起到的是观察和指挥的作用,如果其他地方 全部失陷,只剩天守阁的话,那么指挥官也只能通过地道逃跑了。

在天守 阁之外,日本城堡建有很多的“橹”,类似于故宫的角楼,但是 不仅仅建在角上,城门上、平地上也建了很多。熊本大地震后,有一张图片是一根 柱子支撑着一个木制建筑,那个就是“橹”。所以,进攻方哪怕 打到了天守阁下面,也要承受来自侧面和背后这些“橹”的袭击,而且,他们会把 进攻的路线设计得蜿蜒曲折。这就像一些塔防游戏一样,不是一 次性把你堵死,而是给你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用弓箭或者火枪来消耗你的有生力量 。所以,日本城堡的防御重点并不在城墙,城墙被突破了,仍然 有力量来反击,这也会给进攻方极大的心理暗示,大家以为突破城墙,战事即将告 一段落时,才发现噩梦才刚刚开始。

明军准备用柴火 烧的,应该就是橹,橹的地基是用石头筑的,外边用条石砌好,里边是碎石或夯土, 唯一的弱点就是木头修的上层建筑,所以火攻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橹下面 是护城河,要架十几米高的柴火才能烧到橹,这个过程中还要 承受人员损失,最后还被雨浇灭了。

那么,长期 围困呢?蔚山之战中,也曾经提到了,守军靠接雨水解渴。这和日本城 堡的选址有很大关系,日本城堡基本上都会选址在山包上,比如大阪城,在建设城堡前, 石山本愿寺的显如和尚在这个地方和政府军对抗了十多年,最后还是投 降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阪城也是建立在一座石山上的。熊本城就更明显了,东侧是悬 崖,可以俯瞰整个熊本城,西侧挖了两道壕沟作为护城河,重点布置了 防御设施。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的城堡都是地势较高、取水不便的,但是,日本人没有 考虑被长期围困的情况吗?显然不是。熊本城的介绍里,加藤清正考虑到长期坚守,把榻榻 米上的席子都用一种可食用的薯类纤维做的,就是为了在 被长期围困时充作军粮的。

那么,日军为啥不考虑水源的问题 呢?我个人认为,还是和日本的海洋性气候有关,日本下雨是非常频繁的,所以,只需要 几个蓄水池接雨水就可以了,平时防火、关键是做饮用水。蔚山也是临 近大海的,所以,围困时接雨水、火攻被雨水浇灭,这些 都是在日军的考虑范围内的事情,这也是他们的信心没有动摇的原因。这要是换到华北大 平原上,加藤清正的骨头都可以敲鼓了。

明军还有一个很大的 问题就是,没有重视“打援”。我军的”围城打援“战术就是跟日 军作战时逐步摸索出来的,原因和明军一样,缺乏重火器,打不动日军的炮楼, 只能通过运动战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这么看,从明代开 始,我国和日国的战争模式一直是连续性的。我看到熊本城的”橹“的布局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日军松山的子母堡,最终我军也是用”火攻“ 解决的问题,只不过这个时候,雨水再也浇不灭火焰喷射器的”三昧真火“了。

最后感叹一句,战争说到底还是国力之争。壬辰战争 中,明军从未攻下过一座“倭城”,但是,日军最后还是撤退了。所以,战争说 到底还是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破坏对方的战争能力,生在一 个大国,有战略纵深、有战争潜力、有人力资源,这是幸运的 ,只要不遇到杨镐这样的指挥官,我们是能够打赢任何一场艰难战役的。


Tags: